•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关键词:

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 协同推进公租房保障全覆盖

我市与重庆万州区、开州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历史相承,三地共同推进公租房保障全覆盖是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的关键之举。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租房保障范围常住人口全覆盖”的指示精神,我们牢固树立“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思维,签订框架协议,明确构建相互衔接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驱动,协调联动,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万达开合作路径。

一、科学规划布局。

一是编制公租房专项规划。我市各县(市、区)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承受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本住房保障需求情况,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级分明、布局合理”的原则、突出市中心城区、县城、产业园区、重点镇等城镇常住人口多、外来务工量大的区域作为公租房建设的重点,强化公租房建设的布局精准度,合理编制公租房建设专项规划计划。如:达州高新区为招大引强企业打造“中国纤谷”,提前规划建设848套公租房“筑巢引凤”。二是强化公租房建设用地保障。依据住房保障规划和公租房年度建设任务,我市科学编制公租房建设土地供应计划,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单列指标,做到应保尽保。同时,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努力挖潜,充分利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提前确定地块,开展土地征收等前期工作,确保及时供地。储备土地和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优先安排用于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二、多元筹措房源。

我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财政承受能力,重点保障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重点产业符合条件的青年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重在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将持有的存量住房用作公租房。比如:大竹县以川渝合作示范园为核心区鼓励企业自投自建,共同出资,共建共享,目前园区内已有四川环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大竹众联高新机电智谷产业园人块项目、中国西部皮鞋城项目、工业园区鹏翔电子项目等10余家企业自建倒班房共计1000余套;通川区结合产城融合发展,通过政府投资十企业自建方式,在通川区经开区建设美好家园公租房432套,宏隆肉业、川虎酒业等企业倒班房360套。截至目前,全市筹集各类公租房32144套,其中政府投资公租房26164套,企业等单位自建公租房5980套。

三、分类精准保障。

一是分类确定准入门槛。针对不同困难群体,我市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分类合理确定准入门檻,统筹做好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市民的公租房保障工作,加大对符合条件新市民的保障力度。其中,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实物配租为主、租赁补贴为辅,申请并符合条件的实现了应保尽保;对中等偏下收95―入住房困难家庭,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二是严格保障面积标准。实物配租公租房单套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针对我市重庆籍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通过建设或筹集30平米至50平米公租房,为来达务工夫妻提供套间,尽量满足企业员工个性化需求。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实施公租房保障34468户,正在实施29996套,2020年度净增保障522户;累计发放租赁补贴31009户,正在实施租用补贴发放1123户。其中,累计保障重庆籍公租房保障对象222户,正在实施保障198户。

四、规范运营管理。

一是制度规范。依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我市先后研究制定《达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监督制度》等规范性文件10余份,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公租房申请条件、审核程序、轮候制度、配租方案、运营监管、退出机制等配套政策。二是闭环管理。细化各地各部门(单位〉职责任务,建立公租房建设台账制和目标责任制,严格建设和审批手续,对公租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资金、土地供应、工程质量监督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强化分配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公租房保障对象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复核制度,加强了公租房闭环管理。三是动态监测。依托建设银行达州分行技术力量支持,充分运用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各县(市、区)公租房源清单、保障对象清单,完善公租房和保障对象基础信息,动态监测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情况。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五、完善制度机制。

一是压实责任。坚持住房保障辖区政府负责制和属地管理原则,将公租房建设和租赁补贴发放纳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对地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压紧夯实当地政府抓好公租房建设的主体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牵头责任、业主(建设〉单位的直接责任、有关部门(单位〉的配合责任。二是试点推进。如:我市通川区制定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机制,每年拿出60万元开展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完善管理制度与流程,依规确定购买主体、承接主体和购买内容,落实经费保障,绩效评价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公租房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专业人员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到位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保障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