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市州动态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文号:
  •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 | 泸州:护山治水 润城共生——全力打造沿江丘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 发布时间:2024-06-24
  • 来源:泸州市住建局
  • 浏览:
  • 【字体:
  • 打印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泸州市重点区域海绵建设、工程质量巡查监察、推行联合验收等3项规划建设管控机制,被纳入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在全国推广。

在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中,泸州市严格自然生态本底保护,系统推进“两江八河”强海绵体建设,实施源头海绵细胞管控和雨污分流改造,优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城市排水体系,采用“护山、治水、润城、共生”的建设路径,全力打造长江中上游沿江丘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护山

山水沟变成层叠的“梯田”

周末的张坝桂圆林公园游人如织,徜徉在蜿蜒曲折的林间道路上,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桂圆林中,以前荒草丛生的山水沟,已然变成一处处层叠的“梯田”。顺着山谷流下的溪水,经过台阶式“梯田”滞留、渗透,最终流入桂湖,汇入长江。而这样的景观,得益于张坝桂圆林海绵化改造工程的实施。

作为泸州海绵城市建设七大示范片区之一,张坝桂圆林海绵化改造工程东临长江,山势起伏较大。雨水季节,山上及周边区域雨水流经天然水冲沟,裹挟着泥沙直泻而下,不仅给下游雨水管网消纳带来压力,还容易引发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张坝桂圆林水冲沟变成跌溪湿地

2023年11月,张坝桂圆林海绵化改造工程启动,对桂圆林周边市政雨水管网进行改造,除了滞蓄市政雨水,缓解下游管网运行压力,还在雨水入园处,沿水冲沟建设跌溪湿地和人工湿地,对入园雨水进行消纳和净化存蓄。将雨水引入园内,既改善了桂圆林水量不足现状,也提升了水动力循环能力,增加了雨水资源化利用量。

张坝桂圆林海绵化改造工程是泸州“守护一江清水出川”的生动实践。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泸州紧扣沿江丘陵城市的特点,划定山体保护范围,明确分级管控与生态修复要求,增强山体雨水涵养功能。推进蓝绿空间保护修复,建设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茜草滨江公园等山脚、滨江雨水缓冲弹性空间,有效控制外洪入城、污染入河,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62.17平方公里,最大限度实现雨水调蓄、涵养、净化。

治水

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以前这里是一片坑塘,长满了荒草,一到夏天就滋生很多蚊虫,别说到这里休闲纳凉,就是路过都不愿走这边。”清晨的酒谷湖公园广场,吸引了喜欢晨练的附近居民肖阿姨和她的几个舞伴。今年4月,位于江阳区黄舣镇的酒谷湖公园全面开放,周边居民纷纷点赞。公园不仅可以观赏湖景,还成为附近小区居民休闲散步的首选地。

酒谷湖公园是泸州市2024年海绵城市公园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其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公园建设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庆典表演于一体,包括绿化工程、园路铺装、园林小品工程、水景工程等,修建了迎宾广场、酒韵广场、步游道、多功能运动健身场地及相关附属设施等。

酒谷湖景观公园广场中央的生态湿塘

作为中水回收利用的示范点之一,酒谷湖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中水、周边径流雨水,通过管网,引入项目内生态湿地、生态湿塘、下沉式绿地等生态设施,经滞蓄、净化后排入湖中,作为湖水补水水源,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酒谷湖公园是泸州海绵城市建设在“治水”方面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泸州在打造会呼吸、有韧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不断推进山脚调蓄空间的保护利用,提升了库塘调蓄能力,在增强城市水安全韧性的同时,提供了支流河道旱季生态流量补给源。

此外,还精细化实施雨污分流,增强河道岸线强海绵体服务功能,严控径流污染源,不仅美化环境、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生态资源和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润城

老旧小区里的“海绵”小游园

一到傍晚,龙马潭区罗汉街道油布北路的双五广场上,大爷大妈们就开始了他们的广场舞表演。树荫下、草丛边,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油布路新铺装的透水混凝土路面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大广场,由于地势低洼,只要一下雨就容易积水。”市民陶先武,这个广场改造后,在边上建了个小游园,设计了沟渠,下雨的时候,周边雨水就顺着沟渠流向地下管网,广场再也不“看海”了。

沿着油布路往前走,“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老旧小区里,原本破旧的水泥路面已被海绵化改造。路边新建了道路雨水排水边沟,增设了雨水管道;彩色透水混凝土让车行道、人行道泾渭分明;路边原有空地被打造成一个个具备休憩纳凉、消纳雨水的街头游园。

油布路尽头,尘封多年的“憩园”开放后,游客来来往往,或闲庭信步、或拍照打卡。钟灵毓秀的假山、造型别致的亭台,闲置荒废的池塘铺上卵石、种上水草;杂拼地砖铺就的游步道两旁,鲜花草坪、罗汉松等绿植错落有致……公园内还增设了休息坐凳、公共厕所、庭院灯等,为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茶余饭后休闲空间。

罗汉街道油布路尽头憩园假山一角

对北方路、油布北路、油布南路实施海绵化改造,是罗汉老旧城区整体综合提升改造内容之一。按照“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泸州市在新区建设和城市更新中,全面运用“+海绵”理念,推进源头地块开发、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雨水滞蓄和净化,削减雨水径流峰值,降低城市面源污染,实现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的源头双控。

罗汉街道双五广场完成海绵化改造

同时,因地制宜建设调蓄水体、下沉绿地等海绵设施,综合解决泸州市地形坡度大、汇水快、污染冲刷严重的问题。目前已建成龙涧溪公园、龙涧书苑、酒城中心等一批海绵示范项目,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源头项目做到“小雨不外排、大雨错峰排、暴雨提前排”,城市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

植入海绵元素与山水融为一体,与城市共荣共生,实现护山治水润城目标。泸州,这座千年古城已绘就山水人城和谐共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