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泸州市持续高温。7月16日,记者在丹艳路、一环路酒城大道二段、忠山公园和泸州长江五桥项目工地看到,园林绿化工人和建筑工人顶着高温、坚守岗位,确保绿化抗旱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缓旱情 园林绿化急
早上7点,杨和江和同事们已经在一环路酒城大道二段和丹艳路,开始对绿化带进行浇水灌溉。他所在的小组有10名园林绿化工人,负责10多条街道和点位的绿化带。在次干道,作业人员跟着洒水车,人、车配合浇灌绿化带,给绿植们解“渴”。
在主干道,为不影响交通,工人们错时作业,采用“定点式”浇灌作业。在班长杨和江的背兜里,装着花撬、喷淋头和各种工具,这种组合将运用在城区的绿化带中。每天一早,沿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线路,他要逐一巡查绿化带内安置的20个喷淋头是否完好。每到一个点,他先用花撬在板结的泥土里挖出一个洞,然后将绑扎了喷淋头的木桩插进挖好的洞里,接上水龙头,水就从喷淋头中四散喷出,“这样一个喷淋头可以浇灌五六十平方米的绿化带”。20个点位,同样的方式放置浇灌,一趟下来,将近3个小时。隔一段时间,他又要给20个喷淋头挪位置,放到另外的点位上。正是像杨和江这样的园林绿化人员在高温下的坚守,缓解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旱情”。
据市园林绿化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当前持续高温天气情况,泸州市对园林绿化户外作业时段及时进行了调整,将户外作业时段调整为上午从早上七点到十一点半,下午从三点半开始到晚上七点,避开正午高温时间作业。同时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橙色、红色高温预警,根据预警等级缩短或暂停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作业。每个作业班组还配备了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应急药品。
战高温 项目建设忙
上午不到10点,气温已经很高。在泸州长江五桥项目工地,北岸120余米高的扣塔上,建筑工人们已停止作业。扣塔旁,几名工人顶着烈日在进行建筑材料吊装施工。
高温天气来袭,项目工地也及时调整了工作时间,“工人每天早上7点就上工了。今天气温较高,扣塔上温度太高,工人们也比昨天早一点下班。”项目负责人房雄飞介绍,工地还准备了解暑物品和药品,供工人们使用。
酷暑来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重点对防暑责任、作业时段、物资保障、宣传和防范、现场管控、应急准备等工作进行了明确。目前,泸州市在建项目采取“做两头、歇中间”或轮换作业的方法,设置分梯度施工作业时间,即: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用人单位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40℃以下,11:00-15:00严禁室外露天作业,全天户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每工作1-1.5小时,强制安排15-20分钟工间休息;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高温天气预警期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还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在建项目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和调度。
截至目前,全市212个在建项目按照高温天气户外作业时间规定调整施工时间,涉及户外工作人员1万人次。通过视频监控抽查在建项目125个次,暂未发现高温天气违规组织室外作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