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四川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四川建设发布全平台开设“四川城市高质量发展”专栏,聚焦“人民城市”本质,依托系列图文、短视频等鲜活形式,生动呈现省内各地在城市更新、住房保障、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实践成果与鲜活经验,全面总结展示近十年来四川在城市发展、建设与治理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与特色路径,深入阐释四川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与宝贵经验。
近年来,南充市坚持问计于民开展小微空间治理,与社会基层综合治理、城市更新行动、海绵城市建设、无废城市建设等有效衔接、共同推进,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图源:南充头条
构建三级联动体系
强化小微空间治理组织保障
南充市、县(市、区)、街道同向发力,在组织领导、建章立制等方面为开展小微空间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社区日常管护工作责任。建立会商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分析治理工作情况,研判会商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治理工作规范,印发了系列规范性文件,有力指导和推进小微空间治理。突出治理工作重点,指导责任单位重点在垃圾分类设施、停车场(点)、临时摊区、精品小景观等建设上下功夫、求实效。

图源:南充头条
坚持便民利民导向
有序有力推进小微空间治理
南充市将“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贯穿小微空间治理全过程,通过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小微空间治理点位的筛查、网络征集治理点位和治理方式、以问卷调查形式征集市民的治理意见和工作建议三种方式确定小微空间治理点位,并采取实地调研、座谈讨论、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方式,结合南充实际制定小微空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在实施治理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分片治理、提升功能、优化环境”的原则在6个方面推进:
一是深化垃圾分类工作
指导400余个居民小区利用空闲场地设置智能感应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箱1500余个,设置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暂存点1200余个。
二是开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
在主城区28个公园选取开放共享点位50处,实行线上预约、轮换开放、远程监控等机制,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
三是优化沿江景观照明系统
对嘉陵江两岸景观照明系统进行全面清理检修,在30余处楼宇立面增设景观照明设备,让沿江夜景更加靓丽迷人,有效促进嘉陵江夜游经济。
四是加强背街小巷改造
按照“一街一策、一巷一景、和谐宜居”的原则,试点打造三公街、西巷、丝路风情街等50余条三类街道,在围墙、果皮箱等设施上绘制公益广告300余幅,进一步浓厚果城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等文化氛围。
五是推进一刻钟便捷生活圈建设
在200余个居民小区周边增设潮汐停车位5000余个、共享单车停车点1000个、临时摊区272个、夜市6处,指导110个小区实施绿化升级改造和改墙透绿、楼顶增绿、立面添绿行动。
六是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地块
对城区闲置地块进行清理,改建临时停车场16处、邮票绿地21处、小景观12处、为民驿站15处。

图源:南充城管
强化线上线下监督
巩固提升小微空间治理成效
加强社会监督
通过网络舆情、信访投诉等方式收集小微空间治理问题,组织35支志愿者队伍定期参与小微空间巡查管护,有效引导市民通过手机拍照适时反映小微空间治理问题。
实施智慧监管
整合公安天网、数字城管及其他部门单位的数字化监控资源,及时掌控小微空间的事件和部件问题,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快速交办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强化分片督导
组建4个主城区巡查工作组和3个县(市、区)巡查组,形成每月检查、评比和奖惩的闭环管理模式,督导责任单位及时整改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小微空间治理工作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