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市坚持把做好古树名木防灭火工作,守护绿色“活化石”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完善体系、强化举措、健全机制,全力守护“绿色国宝”。
目前,广元市建档古树名木11616株、古树群147处、名木1株。翠云廊是目前世界上树龄最古老、数量最多、生长最集中的人工种植古柏木区域。
广元市委市政府坚持扛牢古树名木防火政治责任,召开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广元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印发《广元市林长离任交接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等,将古树名木防灭火工作要求纳入重要内容,以铁规硬纪筑牢古树名木“防火墙”。
广元市依托森林防灭火和林长制组织体系,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和县级保护机构,建立“1+9+52+830”(1条蜀道+9个乡镇+52名专职护林员+830个乡镇工作专班)专班防火管护体系,逐株落实“党员干部+群众+专家+护林员+监督员”防火力量,做到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常态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将古树名木防火工作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以及森林防灭火督导重要内容,全面压实古树名木防火各方责任。
广元市在与毗邻5个市8个县(区)签订森林防灭火区域联动协议基础上,还与古树名木所在县区及毗邻乡镇均建立联合指导、督查、演练、值守、防范、共享、处置等防灭火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古树名木防火一体化防灭火格局;同时推行森林警察、派出所民警、交警、“雄关义警”和生态护林队“四警一队”联勤警务,加大古树名木防火巡护执法力度,实现蜀道翠云廊防火“司法合作、区域同管”。
广元市在“交树交印”离任交接综合评定中,将古树名木防灭火工作纳入重要内容,并将“交印”范围由行政首长扩大到党委、党组、村社支部,全面压实领导古树名木防灭火政治责任,实现一任接着一任抓、一代接着一代守。
蜀道翠云廊进出要道设置了5处防火卡点、15名值守人员防火期24小时严格值守、52名护林员按要求巡山护林并对蜀道翠云廊附近23名五类重点人员实施“一对一”管护;综合利用6处林火视频监控、10处车辆行人监控和“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实行24小时线上全域巡护管理、严管严控入林火源、坚决杜绝因人员管控不到位引发火灾。
为了确保安全,广元市将古树名木50米范围设置为安全隔离区,排查治理蜀道翠云廊风险隐患204处、输配电隐患56处、清理林下可燃物1000余吨并在高温时段人工喷水增湿;在蜀道翠云廊沿线古树名木相对集中地段设置防灭火宣传牌160处、警示牌351处、悬挂标语110幅;打造“柏小青·护蜀道”青少年志愿服务品牌,162名青少年志愿者“一月一巡、边巡边宣”,义务宣传森林防灭火安全知识,形成全民参与古树名木防火的良好氛围。
蜀道翠云廊古柏防雷击、防火消防项目建设正在加紧建设,同时还将建成消防管网给水管道4千米、应急水箱10个、消防栓安装16个、微型消防站7个、古柏避雷(针)塔12座。古柏沿线9个乡镇均配备防火物资若干、消防泵1台、消防水带600米。预计2024年底全面完成蜀道翠云廊古柏供水系统建设任务。
广元市还出台了《广元市古树名木综合防护应急预案》《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综合防护应急预案》等,明确火灾预防等4项具体措施,将古树名木保护范围200米外出现火灾纳入预警启动条件;建立蜀道翠云廊古柏义务扑火队9支135名,高火险时段靠前驻防;组织开展“保护古树名木 传承中华文化”剑门蜀道古柏火灾专项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古树名木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新一轮防火期即将到来,我们持续做好新形势下森林防灭火和古树名木保护各项工作,让‘绿色瑰宝’更加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广元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