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3日-5日,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举行。
在3号举行的开赛仪式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邓文中,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席红,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泽民,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贵文,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袁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技术处处长马欣伯等嘉宾一同见证大赛启动。
张泽民在致辞中表示,建筑机器人是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要素。随着国内技术不断进步,我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物联网、5G、大数据等为建筑机器人工程领域应用带来更加高效、智能、创新的解决方案,建筑机器人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川渝住建领域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有机遇,惟愿乘着本届机器人大赛的东风,勇于开拓创新,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志性工程,为引领建造方式改革、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川渝住建力量。”张泽民说。
四川聚焦“建筑强省”建设,以智能建造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试点示范带动,统筹协同“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致力于建造高品质建筑产品,不断提升“川建工”新质生产力、品牌影响力。
2024年,四川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年产能达600万立方米,钢结构构件年产能达330万吨,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力争占据新建建筑的40%以上,单体装配率达50%及以上。86个省级智能建造项目开展试点,深化“危、繁、脏、重”等场景应用62个案例在全省进行推广,轻量化BIM设计软件入选住建部智能建造创新服务案例。遴选50名智能建造专家人才,组建全省智能建造专家库。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加力推动智能建造学科建设,目前在校学生达3.5万人。成都培育认定星级产业工人累计7万余人。
“去年,重庆在涪陵举办了全国首届建筑机器人大赛,引起了行业强烈反响,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刘贵文表示,今年大赛落地重庆大学,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智能建造的热情,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未来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生力量。
作为大赛评委代表,重庆交通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院长董绍江介绍了大赛相关情况。
本次大赛结合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研发创新实际设置了创意设计、性能表演、实战比拼3大竞赛类别,通过线上报名和筛选后,最终汇集了全国19个省市104个团队122项产品作品入围。评审专家将对参赛作品的整体设计、竞赛过程及最终成果进行现场评分,并决出各自奖项。
董绍江表示,大赛为智能建造领域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搭建了一个互学互鉴、深度对接平台,促进融合创新、经济适用的产品落地应用,积极应对建筑行业“用工荒”“老龄化”等痛点问题,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感谢此次大赛主办方给予我们这次难得的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参赛企业代表、四川展视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机器人业务的陈霞希望,能通过大赛与更多参与方一起、从建筑设计、工艺工法、原材料、等系统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并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建筑机器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