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行业信息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文号:
  • 关键词:央城市工作会议,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 张勇:在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展现广东住建担当

  • 发布时间:2025-08-22
  •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 浏览:
  • 【字体:
  • 打印

城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又一次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发展锚定了航向。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肩负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将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以“湾区气魄”勇立潮头,紧扣中央部署的七项重点任务,努力在南粤大地绘就一幅“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壮美画卷。

着眼塑造城市高质量发展引擎 加快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近年来,广东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68.7%提高至2024年的75.9%。我们将适应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加快释放城市发展动能。

持续优化区域协同格局。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优化“一群五圈”城镇化格局。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在15个试点县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运行机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全面查找城市结构、功能、品质短板问题。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具备改造条件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关注“一老一小”需求,因地制宜补齐适老、适幼等嵌入式服务设施短板,新建一批社区体育公园,积极开展未来社区建设探索,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

加快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模块化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和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加快应用场景创新,打造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强化建设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培育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云端建造工厂现场作业

着眼打造城市高品质生活空间 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和活力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近年来,广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省累计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超230万套(间),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0250个;累计建成污水管网超11.4万公里,总处理能力超4000万吨/日;现有公园65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1平方米;共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5个名镇、25个名村,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13处,确定历史建筑4580余处。我们将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体系化建设。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网更新改造,年内新增改造城镇供排水管网不少于2000公里、燃气管道不少于800公里。深入推进“厂网一体”,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快增发国债排水防涝项目建设。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开展垃圾分类提档增效三年行动,地级以上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全部达到二档以上,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弘扬推广岭南园林品牌,推进口袋公园、小微湿地公园建设,不断拓展城市拓展绿色空间。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力创新,应保尽保、以用促保,印发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推动认定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确定一批历史建筑,争取实现“市市都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涵养城市文化软实力。

潮州龙湖古寨

着眼营造城市高水平安全环境 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近年来,广东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26.8万栋,完成超过2700公里老化燃气管网改造,累计建成综合管廊长度超过550公里。全省21个地市基本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及“CIM+”应用持续拓展。我们将运用数字技术强化城市安全支撑,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

提高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省城乡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落实城市建设重大事项报告和重大项目备案管理制度。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体系,指导镇街规范化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巩固“强转树”专项行动成效。

着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省、市运管服平台对接和数据汇聚,建设智慧住区、数字家庭,促进数字技术和城市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城市数字化治理典型案例,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技术手段在城市治理体系中的运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解决城市发展和安全问题。

作者系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