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市州动态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关键词:

两不一增 | 立足实际 合理调配 江油确保场镇市政基础设施见实效

按照省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厅先期开展“两不一增”行动工作试点县(市)要求,江油市根据市政设施建成较早的特点,紧紧抓住不降低维护管理水平、增强村镇建设管理能力两个着力点,合理调配资源,建立健全管控制度,压实责任,大力提升撤并乡镇建设管理能力,补短板,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污水、垃圾、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功能实效性。

摸家底补短板提质增效

江油市两项改革后现有二级场镇共计16个,分属15个乡镇政府管辖,为解决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做到撤并不脱管,组织专人现场对污水、给水、市政道路、垃圾、绿化路灯等设施情况进行摸排,并建立问题清单和项目建设台账统一管控,以提质增效为重点,针对存在问题,充分论证,提出科学整改方案,明确完成时限,组织涉改乡镇全力实施。

截止目前已完成提质增效项目9个,投资达360.35万元,新建、修复、疏通污水处理管网约3.5公里,建设截污、检查井20余口,增加收集处理300余户,进水浓度明显提高,处理效果更为稳定,处理成本降低约15%,撤销非规范垃圾收集点位26处,同时对7座垃圾集中转运站运行转运线路进行优化,运行效率大为提升,处理成本降低0.4元/每吨,年节约资金10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所获,公厕、市政道路、垃圾、绿化等基础设施新建维护10余处,功效提升明显,总受益人口达31168人,确保了服务效能最优化。

合理调配齐抓共管见实效

一是建立健全二级场镇市政设施管理机制,根据基础设施及管理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组织架构和资源,进行优化调整,明确了相关企业为污水、给水设施管理维护责任主体,市政道路、垃圾、绿化等设施以属地政府为主,基层村组织为辅,互为补充,住建局作为主管部门发挥监管和牵头作用,优化调整后管理运行体系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更为科学高效,各相关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系列举措得以实施后管理维护能力明显提升,确保服务水平不降低。

二是为增强村镇建设管理能力,大力推动市级业务部门管理职能延伸和重心下沉,会同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农业农村等部门组建技术小组,加大对乡镇业务指导,大力推动“设计下乡”,建立部门协同、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村镇建设管理机制,建设科学合理、管理规范有序,建管不脱节,达到增强村镇建设管理能力目标要求。

三是加强农房建设管理,大力推广《绵阳市农村居民建房导则》和《江油市农村建房标准图集》,组织推广培训会议2次,发放图集1100份,探索二级场镇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方法和路径,提升乡镇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17万户,评估鉴定2000余户,细化整治措施,已整治444户。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局制定《江油市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推动宅基地管理和农房建设管理。


优化调整和加强管理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站

摸家底补短板提质增效

加强监督,会同市委绩效办定期或不定期现场督察,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力保日常管理不缺位,维护管护不脱节。

注重人才,加强对场镇市政设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养,组织各类培训3次,参训人员310人,力保服务水平不降低。

强化资金保障,利用中省补助资金190万元,本级被撤并乡镇市政设施维护管理费用列入财政预算120万元,有效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探索建立污水处理费征收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运管经费分担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现每年收取乡镇污水处理费用60余万元,随着收费机制深入推广,年收取乡镇污水处理费用达300余万元,将进一步缓解本级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