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市州动态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关键词:“三个坚持”“三种业态”“三种模式”,

传统村落 | 阆中:“三个坚持”“三种业态”“三种模式” 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根据《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规定,在各地遴选上报基础上,经专家审查、省级相关部门(单位)审核、社会公示,并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将富顺县、合江县、平武县、广元市昭化区、阆中市、武胜县、通江县、黑水县、丹巴县、盐源县设立为四川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市、区)。

现将经验做法进行编发,供各地参考借鉴。

阆中市现有四川传统村落9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6个,在境域内星罗棋布,与千年古城遥相辉映,形成了迎阳望雨的川北特色村落,构成了一幅山水城村壮美画面,千年传承生生不息。

近年来,阆中市聚力“三个坚持”,培育“三种业态”,探索“三种模式”,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01 聚力“三个坚持”延续乡愁记忆

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导向

坚持规划先行、设计引领,将传统村落规划编制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先后遴选省内外著名规划编制机构,深入挖掘各传统村落特色资源,编制完成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坚持“从严管控”的保护方式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修旧如旧、复古如古”的原则,严格规划审批、修缮审查、风貌管控,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监管,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传统村落名称保持延续,村落整体风貌、地形地貌、主要街巷格局以及主要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均未发生变化。

坚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按照“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原则,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全方位摸排,查清市域传统村落资源台账,建立了县级联席会议机制,落实了住建、文旅等7部门的管理职责,配备了专职执法人员,实现了保护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02 培育“三种业态”彰显生机活力

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重点引导和培育“传统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三种新业态,助推传统村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传统文化产业

近年来,阆中市深入挖掘全市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餐饮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传统村落农旅融合发展。老观镇老龙村民俗文化的代表作品《亮花鞋》荣登央视春晚舞台。

培育乡村旅游产业

挖掘传统村落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推动文旅、农旅融合。依托老观镇老龙村红色文化、天宫镇天宫院村堪舆文化、思依镇铧厂河村黑牛河大峡谷漂流、桥楼乡落下闳故里春节寻源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天宫镇天宫院村依托天宫大殿,演绎中国传统堪舆文化精髓,讲述着袁天罡、李淳风的传奇故事。

培育绿色生态农业

拥有传统村落的乡镇既坚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又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进一步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按照“引进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带动大振兴”思路,全市形成了“东柑、西椒、南果、北药”的产业发展格局。

03 探索“三种模式”助推传承发展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探索历史建筑修缮以奖代补模式,激发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吸引民间资金,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购买老民居、老院落、老街道使用权,参与保护工作,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激发村庄活力。

探索连点成片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

阆中市堪舆文化、春节文化、科举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田园平坝与山林丘峦相互簇拥,生态田园养生潜力巨大,为充分发挥片区内的历史文化、地方特产、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全市划分为“乡村生态”“堪舆文化”“春节寻源”三片示范区,以传统村落为节点,串线9个传统村落成片发展,实现资源集聚化、多样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传统村落产业发展方式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问题。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

坚持以世界古城为核心,以9个传统村落为示范点,将千年古城文化与农耕文明优秀遗产相结合,构建“1+1+1+9+3”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体系,努力打造乡村生态、堪舆文化、春节寻源三片示范区,形成“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点。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凸显“阆苑仙境,世界古城;醉美乡韵,风水古村”的总体定位,放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