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城桂花飘香中,眉山的城市更新迈入了新的阶段。回望过去的3年,眉山大力实施城市改造提升行动,精雕细琢城市更新,从“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到“共生式”的城市治理,不仅推动了城市有序“生长运转”,也实现了城市持续“新陈代谢”。
2025年,眉山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小手术”改善“大民生”,城市地下管网升级改造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场以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行动,正悄然重塑城市肌理,绘制眉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破解“地下难题”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11月3日,在眉山主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三期)赤壁路段施工现场,围挡内的工人正配合挖掘机进行路面挖掘工作;东坡城区易涝积水点整治项目箱涵段水稳层铺设已完成,正进行道路面层沥青摊铺作业,进出车辆严格按照喷淋标准进行冲洗,确保环保施工……
看着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眉山市城投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凯感触颇深,“不同于普通的项目建设,地下管网的更新改造属于隐蔽工程,难以一次性完成所有管段改造,需要分段、分批逐步开展。同时,要尽量减少对交通出行造成的影响,规划、筛选、实施的难度都很大。”据刘凯介绍,今年以来,共有两次抢工期:一次是高考前夕,保障眉山第一中学附近的路面修复工程如期完成;一次是9月,提前7天完成长安北路段施工,为辖区金罗马夜市开街、幼儿园开学提供了保障。
看着家门口新铺设的沥青道路,家住眉山市通惠街某小区的居民时婕十分高兴,“过去一下大雨,我们这条街就会被淹,今年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眉山,地下管网项目的实施,不仅见于“速度”与“质量”,更藏着“细节”与“温情”。“在老城区,我们对地下管道进行全面改造,大街小巷分别铺设排污管道和排雨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并预埋通信排管,便于电信后期增设线路。在眉州大道,不再全面开挖,而是进行局部修复改造。”该项目负责人田小云介绍。
分段“舒筋活络”让城市道路更宽敞更畅通
破解“地下难题”的同时,眉山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亟需改造的路段,组织施工单位实地勘察,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将道路、步道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造需求,纳入城市更新工程,同步推进道路升级。
今年4月,在眉州大道与铁环东路交叉口,拆除道路中分带,增设车行道,缓解了交通拥堵,道路拓宽后通勤效率提升了30%—40%;7月,在眉州大道与青衣街路口交汇处,对4个小绿化带进行了改造,拆除之后,利用地面标线对机动车进行分流和引导,有效解决了这一连接岷东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拥堵问题。通过科学的改造方案,用“小手术”解决了大问题,用最快的时间保障了道路畅通。
与此同时,眉山通惠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打通了通惠河两岸,串联起新老城区,让民生温度渗透至街巷肌理。在步道上,没有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干扰,市民和游客能够悠然漫步。步道途经的玉屏广场、苏洵公园等,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并升级改造。
“玉屏广场现在更精致,设施更齐全,还增设了不少座椅,带小孩出门的时候不必再担心没地方坐。”“眉山的‘面子’‘里子’都有了,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才知道有多安逸。”看似平常的步行道路,连接的却是千家万户的生活、沿街商户的经营,眉山以城市治理的亮眼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赞许。
老城“华丽转身”让城市中心更繁华更有序
位于眉山市主城区的小北街特色商业街区,曾一度面临车流人流混杂、公共设施匮乏等问题。眉山市通过共生式可持续城市更新的理念,让小北街实现了从老旧街区到特色商业街区的华丽转身。
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该街区不仅植入了三苏文化的元素,更成为眉山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在小北街片区的多条街巷墙面上,立体呈现了具有20世纪80年代特色的“理发店”“书屋”“邮政局”的身影,别出心裁的设计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改造后的商业街,夜间经济的活力迸发,周末的人流量成倍增长,商户的收入显著提升,部分商铺的营业额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
在艺术与城市更新的碰撞中,毗邻小北街的苏眉1037文创园从老旧建筑蜕变为新地标,这处充满艺术调性的公共空间,成为展示城市更新成果的一个鲜活样本。苏眉1037文创园通过动漫、戏剧等新文创的形式,对东坡文化进行新的潮流解读,并以宋“潮”商业文化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开园以来,苏眉1037文创园举办了文创集市、脱口秀剧场、漫展、陶艺文创体验等不同主题的潮流活动。这种“工业风+文艺范”的复合模式,既延续了眉山老城因地制宜盘活闲置空间的经验,又以艺术赋能提升空间美学价值,为社区公共空间注入新活力。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必然伴随“新陈代谢”,眉山提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让每一个走进眉山、生活在眉山的人,都能感觉到城市更新带来的崭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