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市州动态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文号:
  • 关键词:文化交流,

讲述中原和川南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

  • 发布时间:2025-04-22
  • 来源:四川日报
  • 浏览:
  • 【字体:
  • 打印

在泸州市合江县学坎上巷,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建筑的匾额上书写着“试院”两个字。

“这里原本是清代科举考试县试的考场,也是四川仅存的两个试院之一,2005年改建为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博物馆副馆长宋燕介绍,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座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

博物馆并不大,28座石棺被整齐地陈列在两个展厅和走廊等处。走近细看,各种奇特的雕刻纹路清晰可见,每幅画像都似乎在讲述着汉朝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故事。

汉代石棺的身世及其所记载的历史,受到史学家和高校的关注和联合研究。2024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四川大学以项目课题形式对发现的汉代画像石棺开展研究,专家认为,已发现并出土的石棺,可以表明泸州汉代葬俗所表达的内涵:主要以升仙为主题。

在博物馆里,这样的观点在石棺上可得到印证:西王母、伏羲女娲、双阙、车临天门、羽人、三足乌、蟾蜍、玉兔、九尾狐等表现升仙的图像题材很普遍。石棺四壁则刻画着神兽载引升仙、仙草升仙、仙人引导升仙、德行升仙、器用升仙等途径。

和这些石棺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抚琴俑、舞俑、听琴俑、击鼓俑等构成的乐舞队俑。“这表明当时的人们不只满足吃喝基本需求,还充分关注娱乐生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赵兰说。

在博物馆展厅里的一张合江地图上,清晰标记着每座石棺的出土位置,基本出土于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线,并以崖墓形式安葬。

何为“崖墓”?记者查询史料发现,这种丧葬方式,是中原墓葬和川南岩葬结合的产物。

这些石棺与汉代中原文化流入川南地区有何关系?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遣唐蒙出使夜郎国。唐蒙率领万余人,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穿越成都平原,进入长江和赤水河交汇处的符关。从赤水河进入西南夷地区,符关是必经之地。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在符关设置符县,即后来的合江县。从此合江船来舟往,官吏客商络绎不绝。

“汉代就有中原文化传播到川南地区了。”宋燕说,这也解释了合江这座川南小城为何会挖掘出保存如此完好的汉代画像石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