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动态市州动态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文号:
  • 关键词:战旗,

解开“战旗”名副其实的密码

  • 发布时间:2025-07-21
  • 来源:四川日报
  • 浏览:
  • 【字体:
  • 打印

温 暖 嘱 托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视察时指出

回 访 看 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文/图

夏日,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川西民居鳞次栉比,连片水稻长势喜人,千亩生菜郁郁葱葱,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一睹战旗村风采。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视察,希望战旗村再接再厉,把乡村振兴这件事做好,继续走在前列。7年过去了,战旗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战旗飘飘、名副其实。

有“名”——多年蝉联全国文明村,获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

有“实”——聚焦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和研学培训三大领域,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村集体资产突破1亿元,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深耕农业

杏鲍菇出口至10余个国家

7月15日,记者走进成都中延菌菇业有限公司育菇车间,一股凉意扑面而来。“这里常年恒温15摄氏度,适合杏鲍菇生长。”生产经理许丁山指着多层立体出菇网架介绍。只见密密麻麻的杏鲍菇从成千上万的菌棒里“钻”出,菇体粗细不一,菇柄长度却保持一致,都在15厘米左右。

为什么菇柄长得如此整齐?许丁山介绍,该公司于今年4月新投产5条制袋生产线,通过机械化原料分装,提高了杏鲍菇培育的均匀性,实现原料分装效率和杏鲍菇品质的双提升。

“这几年,公司通过设施设备更新、生产工艺革新,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较2018年增长60%。”许丁山说,公司还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去年有4000多吨杏鲍菇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10余个国家。

战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德敏带记者走进战旗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放眼望去,机械化插秧的稻田里,一株株水稻整齐排列,在艳阳下拔节生长。

与园区仅一街之隔的战旗片区烘干中心,已于去年8月投用。其日烘干量约150吨,彻底解决战旗村“规模化种植后没有晒场”的这一历史性难题。

眼下,水稻还在生长期,生菜即将迎来成熟季。

午后,村民彭跃华在地里忙着除杂草。她家种有约50亩生菜,“一年分四季种,去年亩产有七八千斤,预计今年收成也比较好。”彭跃华说。

高德敏介绍,战旗村目前生菜种植面积已超过千亩,去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生菜已成为战旗村发展特色农业的代表性作物。

农业蓬勃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也在发力。在成都市富友绿色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工人陈正福将翻晒好的郫县豆瓣灌装到成品袋中,随后通过机械化操作完成装箱。“搅拌、调配、翻晒、灌装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的。”陈正福感慨道。该公司销售经理杨溢涵晒了一笔账:7年来,员工增加不到10人,年产值却从2000万元增加到7000多万元,全国各地都有经销商。“今年公司投入500多万元新建了晾晒生产线,下一步准备投入多元化产品线,着力打造郫县豆瓣的升级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文旅融合

去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15日上午,来自省内外的一拨拨游客、考察团陆续来到战旗村。在游玩、考察线路中,乡村十八坊是必不可少的点位。

2018年8月开业的乡村十八坊,是一个集生产、研学、体验、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项目,由战旗村自筹资金、自主设计经营。这里有郫县豆瓣、蜀绣、唐昌布鞋等30余个非遗手工作坊,采用“前店后坊”的川西传统作坊模式,高度还原旧时生产场景,让游客能够沉浸式感受非遗工艺的魅力。

记者走进乡村十八坊的酱园坊,负责人刘畅正熟练地将手工酿造酱油从酱缸中舀出,装入酱油瓶递给游客。

刘畅是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以前在外地做销售,2018年的时候,听说村里正打造乡村十八坊,就和朋友合伙开办了酱园坊。”刘畅说,随着战旗村乡村旅游日渐火热,家传老手艺也焕发新活力,现在家庭收入差不多是原来的3倍,大部分顾客来自外地。

和刘畅一样,叶林也是一名返乡创业者。2020年初,叶林看到家乡的游客越来越多,便回到战旗村开起“乡也民宿”。

盛夏时节,“乡也民宿”庭院里三角梅、小雏菊、风车茉莉等10余种花卉争奇斗艳,游客在这里可以赏花、品咖啡、看电影、吃烧烤。“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全部满房。”叶林笑着说。

“目前村里共有9家民宿,都是2018年以后开的。”高德敏介绍,近年来,战旗村深入挖掘当地农耕文化,进一步丰富乡村文旅业态,先后打造了乡村十八坊、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壹里小吃街、天府战旗酒店等特色项目。随着沉浸式体验、主题研学、文创开发等新场景不断涌现,2024年全村游客接待量超100万人次。

战旗飘飘焕新颜。

2023年,战旗新村项目启动。战旗村整合盘活土地资源,引导部分散居村民适度集中居住,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的房屋拔地而起。目前,战旗新村项目已完工,近期将分房。65岁的村民范玉君走进战旗新村,感慨地说:“现在住的房子有几十年了,今年底就能搬入新家,生活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