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始终情系一家亲、共谋一盘棋、着力一体化,加速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从最初的夯基垒台到后来的重点突破,再到如今的积厚成势、整体跃升,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达州不仅加速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更铆足劲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今,区域协同发展的歌声在川渝东北的山水间越唱越响。
不断深化统筹联动 协作成效可圈可点
8月12日,重庆港万州港区红溪沟作业区,一艘满载进口铁矿石的货轮缓缓靠岸。随着装卸机械的轰鸣声,这些铁矿石被装上列车,经达万铁路直奔达州。这是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业联盟江海联运的首单业务,江海联运模式比传统物流模式节省一周左右时间,物流成本降低6%以上、货损控制在1%以内。
江海联运模式顺利开启,达州与万州多年来开展的铁水联运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州入股万州港新田作业区二期项目,与万州等方面共建共营该港口。这是万达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切片,折射出三地经济往来的紧密程度。
五年来,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正在川渝东北大地上加速生长。2024年,万达开地区生产总值达4745.4亿元,占川渝东北的比重提升至32.9%,比2019年增长了2.5个百分点。这份成绩单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的结果。
产业合作始终是达州推进区域协同的“重头戏”。达州的开江工业园区、大竹经开区成功拿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牌子;位于万达开地区的四川省胜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重点企业早已形成供需互链配套格局,培育形成800亿级先进材料、700亿级能源化工、200亿级食品医药三大产业集群。
近年来,达州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工作导向,引进一批投资额超100亿元的工业项目,盯着天然气、锂钾等四大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同时发展低空经济、数字经济、钠电等新兴产业。
产业从“小而散”走向“大而聚”的变化,在农业领域同样亮眼。
达州联动川渝毗邻地区,打造了水产、柑橘、生猪等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开江县的稻渔综合循环种养,从本地延伸到重庆万州、开州、梁平等地;大竹县的糯稻种植订单,让重庆梁平、垫江的农户连续多年获得稳定收益。2024年,万达开地区特色农业总产值达到988.5亿元,同比增长1.6%。
文旅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达州牵头联动川渝陕13个区县,扛起“大巴山·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联盟的大旗,共同设计精品线路、打造精品景区。当前,达州正举全市之力推动宣汉县巴山大峡谷创建5A级景区,将为联盟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万达开三地接待游客707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1%;游客总花费708.5亿元,同比增长26%,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观赏巴山蜀水、品味川渝文化。
在多山多水的川渝东北,交通是协同发展的破题之策。达州实施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和常态化提质提升行动,2022—2024年完成投资852.3亿元,取得投资完成率、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7个“全省第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批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之一的开梁高速建成投运;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镇广高速、大垫高速加速推进;城宣大邻高速、南大高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前期工作。
三年会战谱新篇,筑路修桥达百川。达州“市域一小时、成渝两小时、国内三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在达州十字交会,一批高速公路加紧推进建设,未来,达州将实现“县县三高速”、基本实现“县县有高铁”,与成渝双核、重庆毗邻地区的交通网络更密集、更便捷,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的“大通道”和“毛细血管”,助力建设川渝统一大市场。
有形的通道在延伸,无形的赛道也在搭建。万达开三地携手耕耘科技合作,建起川渝首个省(市)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科技专家库、技术需求库、科技成果库,让创新要素在万达开地区流动起来,激发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民生幸福可感可及
从人们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到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这是川渝交界地带铜钵河近几年发生的华丽蝶变。
这条27.5公里的长江四级支流,有14公里是两地共界河段,以前因为行政区划“各管一段”,出现了“两岸都在管,结果都没管好”的尴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后,达州市和梁平区一起拿出6.89亿元,联手治理铜钵河,交出跨界河流治理新答卷。现在,沿岸居民傍晚都爱到河边散步,享受清澈河水和岸边葱郁草木带来的身心愉悦。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首要目标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五年来,达州携手重庆毗邻地区共抓生态保护和治理,共建“大三峡·大巴山”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法治宣传、增殖放流、补植造绿等活动。其中,万达开三地共同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192.4万亩,共绘巴山蜀水美丽画卷。
打破行政区划的“墙”,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越来越“普惠均等”。万达开三地在355项“川渝通办”基础上,又创新推出37项政务服务特色通办事项,将公立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项目增加到222项,毗邻地区的120救护车能就近接转,营业执照能异地互发,还开展全国首个跨省公务员遴选,融通7000万元住房公积金,并在户口迁移、养老保险这些民生领域推出不少便民举措。
此外,从达州宣汉普光气田接出的天然气管道穿越崇山峻岭,经万源市接入重庆城口县,结束了该县无管道天然气的历史,全县25万居民迎来崭新生活,工业经济接通绿色能源动脉。
改革创新带来的同城化便利还体现在出行上。达州到万州、达州到开州不仅开通城际班车,还开通了毗邻乡镇的跨省公交;达州到北川再到梁平的低空航线的开通,成为川渝首批跨省市低空短途运输线路。达州居民去万州逛街、到开州走亲戚,就跟在本市串门一样方便。
谋划下一轮五年规划 未来发展可期可盼
统筹发展,绕不开“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这个焦点、难点。万达开地区先从区域市场一体化入手,已统一 16项税费政策的执行口径,让企业在三地办事“一把尺子量到底”。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即将迎来新一轮五年规划期。达州正抓紧谋划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的新方案,为一体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聚势蓄能。
基础设施建设是“先手棋”。达州正争取开工建设城宣大邻高速公路,推动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落地;积极争取达万铁路扩能改造、通宣开高速纳入规划,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打开发展新空间。
提升发展能级是“主抓手”。达州期待以高能级平台共建,发挥联合向上争取、抱团发展优势,带动产业协同、集群、高质量发展。万达开三地最近签订共建川渝万达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提升万达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级。
共建的“区”不止这一个。万达开三地还将推动万州国家级经开区跨区域合作,三地协同运营园区、培育产业集群。此外,三地还将携手重庆云阳县、梁平区,探索共建万达开云现代农业统筹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生态畜禽养殖、柑橘特色产业等,助推川渝毗邻地区特色农业同题共答、同向共进。
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高度。达州将和万州、开州继续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让企业跨省经营更省心;让毗邻地区的孩子能就近跨区域入学,不用再为上学奔波;扩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的范围,让看病更方便;继续开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共同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众多针对性的谋划、并肩实施的行动,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达州推进区域协同向前发展的不竭力量。达州入选2024年度省级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名单。下一步,达州将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协同各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在借力成渝双核、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组团培育南充—达州省域经济副中心、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