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 文号:
  • 关键词:

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党史学习教育心得(张华宾)

  • 发布时间:2021-12-24
  • 来源:
  • 浏览:
  • 【字体:
  • 打印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一次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教育,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也是一次把握职责任务的时势教育。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对在得荣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新体会。

一、脱贫攻坚工作回顾

20176至今我有幸与得荣县各专项部门领导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一起从事脱贫攻坚战,这个在人类消除贫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

我在得荣脱贫攻坚办负责管理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了得荣县2018-2020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据我自己统计,三年半的工作,先后填制汇总表格近万份。实施方案的及时制定,有力地促进了得荣县2018年、2019年脱贫攻坚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得荣县2019年底摘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做好得荣县县级项目库建设督促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使用进度2018年-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得荣县2014年-2020年以来扶贫资金项目的清理协调定点资金、广东佛山援建资金,青羊区援建资金的使用

2020年初,累计全部退出贫困村64个,减少贫困人口966户5314人,贫困发生率、错退率、漏评率均为零,群众满意度达99.68分,圆满完成了县“摘帽”任务,创造了得荣扶贫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我在得荣工作的三年半时间,给我的思想认识上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在2019年上半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2019九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经组织考察,在2020年6月24日成为一名预备党员。2021年6月24日,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二、脱贫攻坚精神具有丰富内涵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充分体现了团结精神。

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按照县级统筹、乡镇落实、工作到村、责任到人的原则,组建“1+12+64”主攻坚体系和“1+4+21+46”的辅攻坚体系,形成了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通过动员和利用广东佛山、住房城乡建设厅、成都市青羊区等发达地区人力、物力、财力优势,撬动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有效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

正是在这种团结精神引领下,我国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形成了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使得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尽锐出战”充分体现了决胜精神。

38名州县领导、59个帮扶单位、64个驻村工作队联系贫困村,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64名、驻村工作队员131名、驻村农技员64,实现五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同时,层层签订责任书,下达36名县领导包乡包村、59个帮扶单位包点、966名帮扶责任人包户、21个专项部门包硬件达标等任务,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

正是在这种决胜精神引领下,通过集中全党全国全社会的精锐力量帮扶深度贫困地区,最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精准务实”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

聚焦住房安全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社会兜底保障,就业扶贫保障,做到“六个精准”,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前提下,实现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确保实现脱贫成效精准的目标;通过“五个一批”,针对就业机会少、居住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教育水平落后等不同类型,靶向治疗;通过加强考核监督,严肃问责整改,切实提高了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成效。

正是在这种科学精神引领下,我国制定了贫困识别标准和程序,实现了贫困数据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稳定实现了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开拓创新”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扶贫手段、方法创新,探索了包括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在内的扶贫新模式。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逐步构建了以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全方位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为内容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正是在这种创新精神引领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也极大地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

“攻坚克难”充分体现了担当精神。

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定信心,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广大党员干部干在一线、走在前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艰巨,中国共产党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毅力,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正是在这种担当精神引领下,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为民精神。

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脱贫攻坚成果由人民检验,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脱贫攻坚成果的评判标准。

正是在这种为民精神引领下,贫困地区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三、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一个个鲜明具体的精神丰碑,组成了可以滋养人心的“精神谱系”。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既从“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又锻造形成脱贫攻坚精神,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二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财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重道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毅力,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三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力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意味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加油干、久久为功不放松,再接再厉、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