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
我厅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作深入解读,这期邀请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总规划师肖莹光先生。
主持人
前段时间,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为四川的城市更新工作划定了路线图。那么,什么是城市更新?有哪些重点任务?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总规划师肖莹光先生,一起来破题“城市更新”。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城市更新”这四个字?
肖莹光
城市更新,有人将它理解为“旧城改造”,国外也有“城市再生”“城市复兴”的提法,它的理论内涵与政策导向也是在不断的迭代演进。从目前我国的实践来看,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核心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功能布局、提升人居环境,手段包括改造老旧区域、盘活存量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升级等,目的是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更有韧性、更具智慧。
主持人
“城市更新”是在2019年的时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将它作为国家政策提出来的。那我们当下《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的提出,又是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下呢?
肖莹光
四川省《行动方案》的出台,首先是对中央和国家要求的落实,2019年以后,国家每年都将城市更新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5月中厅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四川省及时出台行动方案,可谓正当其时。第二,它也是符合四川城镇化阶段特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以分享几组数据,2020—2024年四川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速比2010—2020年的年均增速减少了一半。成都的城镇化率超过80%,其他大部分地市的城镇化率在50%~60%之间,这反映出四川的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要从关注城镇化规模扩张向关注城镇化质量提升转变。另一方面,也是回应四川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要。2022年,我们配合省住建厅开展全省城市的第三方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在这次评估中,通过12万份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群众很关心机动车停放、公共交通、照明与监控这些问题,可见人民群众的需要也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些恰好都需要通过城市更新工作来改善。当然,这项《行动方案》出台之前,四川已经通过试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这次《行动方案》的出台,其实是将试点经验和成果上升为制度安排,有助于从试点、示范向全省推广。
主持人
那可以总结为《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在落实要求、回应需求、条件具备的背景下提出的。
肖莹光
是的。
主持人
《行动方案》里,明确了八项重点任务。为什么是这八项重点任务?
肖莹光
前面讲到,今年5月,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中,就明确了城市更新八项重点任务,所以四川省的《行动方案》其实是落实了《意见》中的八项重点任务,这样就便于充分对接国家和相关部委的各项细化政策和专项资金;另一方面,这些任务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其实是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主持人
这些重点任务里,既突出了对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对城镇老旧小区的整治改造,也突出了对城中村老旧街区厂区的改造、对完整社区的建设,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城市功能的完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
肖莹光
对,总的来说,这些重点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了人民城市的发展理念。比如说,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中,突出改造或建设无障碍、停车、充电桩等群众需求较大的配套设施,这能让一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掉队”的小区赶上来;在完整社区建设中,要求补齐养老、托育、健身、菜市场等设施短板,并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让社区更加适应当下居民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觉得这些重点任务是因地制宜、契合四川城市特点的。比如说,我们四川大部分城市位于山区、丘陵区,城镇用地紧张,建筑密度较高,容易出现“握手楼”现象,也容易出现公共空间有限、公共绿地不足的问题。因此《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中,特别强调“握手楼”改造、老旧公园更新改造、金角银边和口袋公园建设等工作。再比如,四川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保护和利用方面还有待完善和加强,《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中,特别提出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等的申报工作,以申报来促进保护和利用。
主持人
可以从这八项重点任务中感受到四川的城市更新,是直接朝着“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一导向而去的。城市更新对于四川的城市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肖莹光
可以这样说,城市更新不只是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它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战略举措,这些工作的开展要通盘考虑城市更新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结合。我可以简单分享一些认识。首先,它肯定是有助于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城市更新,能够让老旧小区、城中村向好房子、好小区转变,在满足居民“住有所居”基础上实现“住有优居”。另一方面,从安全角度看,它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对给排水、电力、通信、环卫、消防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能提高城市应对各种灾害的韧性,提高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还有一点,我认为,它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举个例子,通过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会焕发新生,会成为重要的文旅消费空间,也会成为节假日文旅经济的重要承载地。在我们的城市里,大量的生态空间,正通过公园+、+公园这类手段,来提高生态空间的消费场景体验,例如成都的环城生态区就产生了骑游、健身等文体消费场景。还有,老旧街区、老旧厂区,通过更新和功能升级,能培育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新功能,比如成都的东郊记忆,所以,城市更新也正成为孵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主持人
所以说,城市更新是承载着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激发经济活力使命的系统工程。
肖莹光
是的,四川的城市更新,一定是一场防风险、惠民生、提功能的行动,也是一场激活我们各个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的行动。我觉得,对于促进四川全省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