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要求,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持续深化中心镇建设强基提质和改革发展,形成“百强中心镇引领示范、两千小城镇竞相发展”良好氛围。“四川建设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百强镇巡礼”专题栏目,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全省百强中心镇新气象。
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

在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源畔,海拔近3000米的山间谷地,一座融合了藏羌回汉多元文化的城镇正以蓬勃姿态崛起——这里是川主寺镇,松潘县“北大门”、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走廊的核心枢纽,也是四川第二批首批“百强中心镇”中极具代表性的生态文旅融合示范镇。从茶马古道的千年驿站到新时代的“高原明珠”,川主寺镇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脉”,书写着“小城镇大作为”的奋进篇章。

区位之要
川西北文旅动脉的“黄金节点”
川主寺镇的“中心”基因,首先源于其不可替代的地理与战略定位。

作为连接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这里是国道213线、九红草原风光路、川汶高速(在建)的交汇点,距离九寨沟景区88公里、黄龙景区49公里、若尔盖大草原150公里,是成都至九寨沟-黄龙“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地,更是川甘青交界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枢。全镇幅员面积1850.15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2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2万,其中藏族占比超60%,自古便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态博物馆”。

2023年,随着“九寨-黄龙-川主寺”文旅经济带被纳入四川省“十四五”重点规划,川主寺镇被赋予“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门户镇”“川西北高原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新定位。依托“大九寨”旅游环线的辐射带动,这里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流量入口”与“消费中心”。
生态之基
绿水青山间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高原城镇的宜居性,首先来自对自然的敬畏。”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主寺镇坐拥岷江发源地之一——红星岩湿地,周边分布着若尔盖草原延伸带、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72%。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将“生态优先”作为立镇之本,创新推行“三线管控”机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累计投入1.2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退牧还草12万亩、植树造林8000亩,治理沙化土地300公顷;建成全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推广“太阳能+电采暖”清洁取暖,高原城镇冬季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99%以上。

更可贵的是,当地探索出“生态保护+社区参与”的共富模式:通过“湿地管护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带动200余名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人均年增收1.2万元;引导群众发展“生态牧场”“有机种植”,认证牦牛肉、青稞等绿色农产品品牌11个,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产业之兴
文旅融合下的多元动能释放
“百强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的韧性与活力。”当地紧扣“文旅主导、多业协同”的思路,构建起“1+3+N”现代产业体系(以旅游业为核心,带动商贸服务、特色农牧、清洁能源协同发展)。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镇区按照“藏式风情+现代功能”理念完成风貌改造,建成川主寺文旅综合体、岷江源国际大酒店等高端载体,培育精品民宿、藏家乐300余家。创新推出“非遗体验游”(藏羌刺绣、唐卡绘制)、“红色研学游”(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生态观光游”(岷江源国家公园)等特色线路,每年民间自行举办“川主寺转山会”“藏历新年篝火节”等民俗活动10余场,带动游客停留时间从1.2天延长至2.5天。

关联产业协同共进
依托日均超2万人的过境客流,发展高原特产展销中心、直播电商基地,年销售牦牛肉干、松贝、虫草等特产超5亿元;引进新能源企业建设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0MW),配套发展储能、装备维修等产业;依托川西北物流园区,打造“九寨-黄龙”旅游商品集散中心,物流吞吐量占区域总量的60%以上。

群众增收多元共享
通过“景区就业+商铺经营+劳务输出”模式,全镇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达35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5%),间接带动农牧民参与运输、餐饮、手工艺等关联行业超8000人。2023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万元,较2018年增长1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民生之暖
高原城镇的幸福升级
“百强镇不仅要‘强产业’,更要‘暖人心’。”在川主寺镇,民生福祉的提升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基础设施“补短板”
积极争取省、州、县资金3.18亿元,用于市政及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道路交通全域覆盖。目前川主寺镇城镇道路硬化率达100%,通村道路覆盖率达100%,现有公交线路2条。实现公共服务全布局。辖区内有中、小、幼儿园4所,实现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辖区内有中藏医院、中心卫生院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医疗服务。

基层治理“显智慧”
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划分22个网格党小组,组建“马背宣讲队”“藏汉双语调解队”,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连续5年保持98%以上;开发“智慧川主”数字化平台,集成旅游服务、民生诉求、应急管理等功能,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覆盖率达95%。

文化认同“聚民心”
保护修缮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川主寺老街等历史遗迹;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藏羌回汉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成为小镇最温暖的底色。
未来之向
向“国际范”高原明珠再出发
站在新的起点,川主寺镇已锚定“百强进位、高原示范”的目标:力争到2027年,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以上。

未来的川主寺镇,将是这样的图景——
它是“世界的窗口”
随着川汶高速、九寨黄龙机场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落地,这里将成为连接川甘青藏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

它是“生态的样板”
岷江源头的雪山草地永葆生机,绿色产业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它是“幸福的家园”
农牧民住进藏式小楼,孩子们在现代化校园读书,老人们在广场上跳着锅庄。

“从历史走来,向未来奔去。”川主寺镇,这座镶嵌在雪域高原的明珠,正以百强中心城镇的担当,奏响高原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