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四川建设发布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系列专题,看四川各市(州)住建系统如何多点发力,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奋力建设地上美丽遂宁
地下安全遂宁、云上数字遂宁
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邓勇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深刻作出“两个转向”形势判断,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总目标,安排部署“一个优化、六个建设”重点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强调“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深刻揭示了城市更新在当下和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png)
坚持先梳山理水、后造地营城,建成永盛湖公园等城市“大海绵”,市中心城区海绵化率达52.68%
近年来,遂宁锚定“宜居、韧性、智慧、活力”目标,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多维打造“地上美丽遂宁、地下安全遂宁、云上数字遂宁”,连续7年确定为国家城市体检样本城市,高质量收官省级城市更新试点,接力成功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城市3个地级市之一,实现了从“省级试点”到“省级重点”的突破。海绵城市建设由全国试点走向全国示范,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入选全国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全省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燃气老化管道更新改造等经验做法多次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png)
加强城市夜间照明设施建设管理,点亮点燃城市夜晚,服务“引客入遂”和民生保障
立足新起点,遂宁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一总目标,用好城市更新这一重要抓手,树牢“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理念,统筹民生、发展、安全“三类项目”,奋力推进地上、地下、云上“万象更新”,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新遂宁。
.png)
统筹推进荣兴街“地下—地上—空中”立体更新,盐市片区更新项目入选全省城市更新连片推进模式经验做法
精耕细作“四好”建设 绘就“地上美丽遂宁”新画卷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不搞大拆大建,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推动城市由“点上美”向“全域美”跃升。
聚焦“好房子”,筑牢安居根基
瞄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标准,双管齐下:一方面,攻坚存量提质。创新“以旧换新”模式,加力实施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多渠道寻求资金平衡,推动D级危房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另一方面,引领增量升级。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遂宁市好房子设计导则》,深化“好房子”建设试点,探索“好房子”建设在保障性住房中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开发高品质住宅,推动住房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打造“好小区”,提升宜居品质
以办好民生实事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增设或更新电梯,着力打造“六有”小区(安全保障、完善设施、整洁环境、配套服务、文化特色、长效管理),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落实《遂宁市物业管理条例》,深化住宅小区8大类31项具体问题系统治理,下大力气解决停车、充电等难题,从“小切口”入手发现和解决“大问题”,营造安全、合适、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
构建“好社区”,激发城市活力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改造,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和服务青年发展需求,将适儿化、适老化及无障碍设施等公共设施改造纳入城市更新一体规划、同步实施,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功能完善的完整社区,力争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推动“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落地生根,焕发社区新活力。
塑造“好城区”,彰显魅力特色
做好滨水文章,稳步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改造,持续打造滨水廊道,打通市城区水都绿道断点,打造高水平公园城市。深化城市环境“微治理、微改造、微更新”行动,常态整治市容市貌秩序,促进城市颜值、气质、品质“三提升”。加快研究编制城市东西走向特别是跨江跨河的畅通工程规划,补齐城市内部交通路网短板。深化城市夜间照明提升行动,持续“点亮”城市夜晚、“点燃”城市夜经济。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注重文化、旅游、体育等一体打造,促进文旅体深度融合,以优美城市环境助力“引客入遂”。

试点探索“好房子”建设,印发《遂宁市好房子设计导则》,正黄春江潮鸣等“好房子”项目有序推进、销售良好
系统实施“四个一统” 夯实“地下安全遂宁”新基石
坚持把解决城市韧性安全的问题摆在首位,坚持“地上地下”一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建设,系统实施“一规统领、一图统揽、一网统管、一体统筹”的工作思路,提高地下管网集约高效建设和安全运营水平。
强化“一规统领”,规划先行定标准
加快编制《遂宁市中心城区地下管网综合规划》,覆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到2035年14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系统梳理明确各类管网的竖向标高、空间布局、建设时序、技术标准及管径、材质等要求,确保地下工程全域衔接,将地下管网建设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地下支撑。
实现“一图统揽”,数据融合明家底
强化数据收集和更新,将分散的地下管网数据统一整合,生成“地下管网一张图”,形成三维可视化动态地图和综合展示界面,全景呈现城市地下管网分布及运行状况,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管理水平,奠定精细化管理基础。
推进“一网统管”,智慧赋能强监管
加快推进遂宁市市政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25年底前完成平台搭建,细化各类地下管网(供水、污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实现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和共享应用。跟进实施管网物联网感知设备布置,强化动态监测,及时完善竣工测绘档案,实时更新施工后的管网数据。
落实“一体统筹”,机制创新提效能
健全跨部门的地下管网综合管理机制,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经济和信息化、数据等部门联动协作,在建设项目方案编制审查、建设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等全流程推行“并联审批、联合监管”,构建市区“命运共同体”。用好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四项机制”,确保一次开挖解决多个问题。

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搭建城市生命线工程监管系统,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
融合打造“数字住建” 激活“云上数字遂宁”新动能
坚持以“新城建”为牵引,深化“数据大会战”成果应用,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真正实现“一云撑全城、一数通全城、一脑赋全城、一网治全城、一端汇全城”。
搭建基础平台
借力“城市大脑”建设,建立住房城乡建设大数据中心,深度整合城市管理、房产服务、物业管理等平台,重点推进数字工程、数字住房、数字城市、数字村镇、数字档案馆等“五大应用”,打通信息壁垒,连通数据桥梁,提升“数字住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完善智能设施
深入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因地制宜推动燃气、排水、照明、桥梁、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管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逐步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设备等智能化升级。
强化智慧治理
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健全问题“发现—受理—处置”闭环机制,推广智慧执法办案系统应用,提升城市智管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拓展应用场景
加快推进智慧工地监测等平台建设,协同推进智慧安防、智能信包箱、智慧物业、智慧停车、智慧工地等场景应用,积极探索数字家庭、建筑智能建造、房屋建筑智慧化管理,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智慧、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