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四川建设发布微信公众号持续更新系列专题,看四川各市(州)住建系统如何多点发力,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 建设现代化城市标杆
德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苟建汶
德阳玄珠湖公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两个转向”的战略判断和“五个转变”的基本原则,明确“一个优化、六大建设”的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德阳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关键节点城市,拥有“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的美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称号,2024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第87位。德阳将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具有德阳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模式。
秉持为民初心 加速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德阳将坚决加速实现打造高品质宜居示范区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城市攻坚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十类百项千亿”工程,即:“10大类工程、超100项项目、上千亿投资”,打造体育中心公园等一批城市新地标,打造天龙湖商圈、奥特莱斯购物公园等一批时尚新场景,优化提升锦樾里、玫瑰香街道等一批特色街区,不断刷新城市颜值与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公园城市。
围绕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设一批“好房子”试点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启动金鑫等11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推进城中村、老旧街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让居民“住有宜居”“住有优居”。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文德中学、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德阳之窗城市观景台
恪守生态本底 全面建设公园城市标杆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德阳地处沱江发源地,是一座兼具平原沃野与雪山森林的城市,将始终坚持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在环境治理方面,创新实施“网格化+数字化”大气管理模式,重点整治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等污染源;系统推进沱江全流域水生态修复,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长效巩固。
在生态建设方面,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实施“全域公园化”城市更新战略,加快推进龙泉山生态屏障和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构建多层次公园体系,形成“城在园中、园嵌城里”的空间格局。
在绿色发展方面,着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互动。
厚植文化底蕴 匠心塑造古蜀文明新地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并进,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德阳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具体实践中,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精心打造并持续提升“德阳之窗”历史文化长廊这一重要载体,使其成为展现城市文脉的亮丽名片。
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本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并生动呈现三国文化的智慧谋略、德孝文化的伦理美德、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等宝贵遗产,赋予其契合时代要求的崭新内涵与表达形式。建设一批兼具深厚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和卓越艺术审美价值的城市文化地标、特色主题街区以及市民文化公园,更生动展现德阳独特的历史积淀与人文魅力,从而塑造出具有高度辨识度与深厚感染力的城市文化调性与精神气质。
德阳之窗城市观景台夜景一角
筑牢安全底线 系统构建高韧性智慧城市
为全面落实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工作部署,德阳将统筹安全与发展两大要务,系统提升城市设施、管理和空间三个维度的韧性水平。
在基础设施安全方面,重点推进燃气、桥梁、隧道、供排水系统及综合管廊等关键领域的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和监测平台,全面提升城市风险防控效能。
在房屋安全管理方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房屋养老金、体检及保险等配套制度,加快推进危旧房屋改造,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消除,有效防范房屋安全事故。
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健全风险预警分级体系和应急预案,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同时统筹推进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加大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力度,构建完善的城市内涝防治工程体系。